new張徐展創作 Review

 

/Back

 

////////////// (2015) ////////////////
/////////////////////////////////////
////////////// [專欄] ////////////////
////////////////////////////////////

 

從新興糊紙店到張徐展個展
《自卑的蝙蝠》
藝術家雜誌 (文|莊偉慈)

▶ 「文化很巨大,生活卻很簡單」
(當代藝術新聞Cans|鄭乃銘)

▶ 「台灣真善美-專訪偶動畫藝術家張徐展
與紙紮國寶張徐沛」
(非凡電視臺節目)

▶ 奇幻動畫短片創作者 -張徐展專訪
(上&下)
(全球藝評網|黃秋容)

從傳統跨界,再反向自我嘲諷:
短評張徐展《自卑的蝙蝠》個展中的語藝策略
(台新藝術ArtTalk|邱誌勇)

▶ 洞穴中的紙紮偶搬演打拚的生命舞台
(表演藝術雜誌/吳垠慧文)

▶ 「超越實驗」
「張徐展以動畫作為錄像裝置的文本」

(藝外雜誌|吳嘉瑄)

▶ 「交陪:近未來的神祇與當代藝術」
(交陪專訪|龔卓軍、交陪團隊)


▶ 紙紮偶的淚 為走向夕陽而流
(刊載於自由時報|吳垠慧)

▶ 「Taipei Time 台北時報」
(Exhibition List)


▶ 「張徐展將傳統紙紮人偶融入動畫元素」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公民新聞)



////////////// (2014) ////////////////


▶ 「克紹箕裘 偶動畫續糊紙技藝」
(大學報)

「VeryVeiw非常評論-18」
航向不可能的真實- 張徐展「截景島」

(文|黃妮妮)

「2010-2011 台北數位藝術獎」
動態影像類作品回顧


「第二自然 - 臺北數位藝術獎專訪


「關鍵論述與在地實踐 -
在地脈絡下的新媒體藝術」- 作品收錄


「Cutlog-紐約NY」- 展覽冊

 

/////////////////////////////
/////////// [活動] ////////////
/////////////////////////////



/實驗動畫破框架 - 引導生命想像
(激型事務所)

/誠品[現場]誌 (激型事務所)

/ART PLUS 網路報導
(激型事務所)

/新竹教育電台 (激型事務所)

/PhotoTaipei

/大學報報導

/ART TV

/2011-數位藝術節藝外

 

 

 

 

 

 

 

 

 

 

 

 

 

 

 

奇幻動畫短片創作者-張徐展專訪(上) – 紙紮入魂的偶動畫

(全球藝評|黃秋容 )

在一個下過雨的週日午後,與正在芝山辦個展的短片藝術家-張徐展,在緊鄰展場的噪咖咖啡館,有了場以一杯咖啡時間卻橫跨近百年台灣經濟文化結構轉變的談話。

這樣一位年輕開朗、高頻笑聲不斷的短片藝術創作者,出生並生活在有120年歷史的新莊「新興糊紙店」。

作品總是帶著黑色幽默、詭譎荒謬質地,短短幾年間在短片/影像裝置領域竄起、獲獎無數的張徐展,一開始並未將無比熟悉的家族「紙紮」背景融入作品中,反而如好不容易自無法選擇的傳統中出走、始能自由呼吸思考的孩子,排斥紙紮工藝與他的連結。當他帶著受邀至各大電影節的作品,旅經韓國、日本、美國奇幻電影節…等,直到一場受邀到德國柏林參展的長程路途上,他才有了深刻撞擊反思,並開始新一系列製作並陸續展出的紙紮偶動畫。從生活環境和糊紙店運作的「外觀」成為靈感,在製作過程中徐展也往回向深去探究生存本質的「內觀」。


自非東方語彙的創作,開始連結傳統工藝的轉捩點

120年前開設,由曾祖父開始傳承至現在,張爸爸輩的糊紙(又稱紙紮)傳統工藝,早已自成一流派而精緻專業。張徐展從小就得跟著姐姐幫家裡的產業紮紙偶糊物件,於這樣環境成長給予了張徐展織入意識的台灣工藝文化底蘊。然而這樣盛名悠久的糊紙店如其他民俗文化產業的式微境遇,一度面臨結束營運的無奈,卻也因此開啟了張徐展以其個人風格,讓紙紮延續生命的創作方向。

那年受邀去德國參加影展的準備過程中,張徐展的母親想結束有120年歷史的糊紙店。 台灣經濟和文結構的改變,這百年老店逐年沒落,多年來有一搭沒一搭的零散經營著…而家人算過,若把店收起來轉為出租空房,會比繼續做紙紮還賺錢,不只生活能好一些,付出的時間精力還能同時輕省非常多。

這個提議對張徐展的衝擊很大。除了販售紙紮的生活方式對至今仍與家人同住的他而言,已是深入生命脈絡的一部分,還有從小耳熟能詳,關於堅持到90歲仍在傳授和經營糊紙店的祖父事蹟、那在重視禮俗注重以喪禮表孝的文化年代,因「紙紮」是技藝而非僅是商品,使糊紙店的師傅極被尊重,甚能與當時軍官及高知識官員們合照的地位…然而這樣的歷史竟可能要終結在他這一代,而他卻正帶著作品投入歐美的藝術價值之中?

他在15個鐘頭飛往柏林的途中自問:「我花那麼多時間追尋的創作價值,竟然不知不覺成為在歐美價值下的產物? 那些欣賞我作品的人們或許會驚嘆我為不可思議亞洲人,但當其他日本藝術家帶著有自己深刻文化背景的現代作品,我追求的卻是西方的認同? 」這個矛盾及家裡面臨的生計困難,開始轉變了他的創作方向。 張徐展說:「那段時間正好是家裡生意最差的時候,還好當時店沒有收掉。」

紙紮本質與「張徐展式」的紙紮

自此,張徐展開始著手以紙紮創作。然而不願將民俗文化辨識強烈的紙紮留下刻板印象的痕跡,他必須找出屬於自己的內裡及風格才願意呈現。幾次嘗試後,張徐展接觸了「偶動畫」,發現這是最好的方式!可以親手紮紙製偶,再用擅長的手繪後製成動畫短片。

紙紮偶本身是悲傷的,但用動畫來講殘酷的事情,再加上逗趣的音樂,卻會變得荒謬可愛。」張徐展分享紙紮系列作品的精髓,從他的目光看來,所有荒謬的生存問題都自家庭這間夕陽化的糊紙店開始,但型塑家庭荒謬性的卻是大時代經濟生活結構轉變的關係。

「以前傳統到糊紙店就是要買精緻的屋子(靈厝)去燒,尤其在當時的文化,大家都想要宮宇廟堂這些需要手藝的屋子,但現在誰要住在廟裡? 大家都想住帝寶。所以傳統的工藝不再被需要了,而是用漂亮的輸出品取代,用紙板黏一黏就可以變漂亮的公寓,根本用不到紙紮的技巧! 但我爸爸是老師傅,怎麼可能轉型用紙板? 他會覺得不尊重傳承。」徐展說,所以「紮」這個技藝逐漸消失,紙紮原本是個工藝,如經幾乎徹底被轉化為商品,因而在他的創作中,要讓「紮」恢復地位。

張徐展的「紙紮偶」用的就是家裡糊紙用的舊報紙。紙紮偶完成糊報紙紮好塑型後,會再貼上金銀紙或色紙來讓它們神性化、變漂亮。但張徐展作品中所有的偶拿掉這些光鮮外皮,留下糊過了紮起來的報紙扭結模樣,還予對偶的尊重。如此看起來更像人的皮膚被燙傷後留下來的疤痕- 張徐展喜歡用正面光明的外在襯托悲傷的內裡;例如,以紙紮人偶動畫系列呈現與死亡強烈連結的暗示卻搭著快樂的音樂,來對應家裡糊紙店生意對上大環境的黑色幽默。

當傳統民俗工藝式微,藝術創作使之附身重生。

 

奇幻動畫短片創作者-張徐展專訪(下) – 當下在發生的文化

以蝙蝠之姿等待的紙紮偶

張徐展紙紮偶系列動畫如同其往常的作品,充滿符號和隱喻,作品中會見到倒掛的紙紮馬頭、鏡面(紙紮物件有時要貼上鏡面素材來呈現金碧輝煌﹞…等等。個展當中所展示的一個裝置作品「自卑的蝙蝠」,就是紙紮偶們被倒吊懸空的掛著搖盪,而那正是他從小到大睡著的床上方實況-凡尚未賣出的各式偶頭或人偶,都會套上塑膠袋倒掛在屋內能懸掛的地方,像極了蝙蝠。

「 蝙蝠象徵各種形象的紙紮偶,賣不出去的現實殘酷,但看著映出的影子,反而覺得沒那麼悲傷,還有點美。而且掛滿的紙紮雖然代表生意不好,可是看他們掛在上面安安靜靜的像是寧靜處在自己的窩一樣,覺得其實也好,所以其中一個作品空間我就打上綠色的光和用了許多帶著生機的綠色。畢竟紙紮只要一拿下來,就代表有人死亡;他們待在上面就沒有死亡。」張徐展逐一在展場介紹他系列作品先完成的幾件。進入展場會以為自己在觀賞錄像裝置展一般,因為投影旁幾乎都會擺設拍攝的實體道具及場景:大箱盒裡靜止畫面般的紙紮偶和布景-但其實這是偶動畫短片形式的作品系列。而做出如此展示,卻是張徐展對紙紮技藝細膩的回饋:「拍攝的場景完全是對應我家真正的格局和場域中發生的經驗。切割出我家的格局大約會有十個空間要製作來拍攝偶動畫,目前只有幾個完成,之後會慢慢完成有劇情的劇本,讓這些作品集合成偶動畫短片的預定形式。雖然它們一開始就是被以電影短片來設計的,我還是喜歡在影片旁展出這些偶和拍攝空間…因為這樣可以讓那些偶復活。這些紙紮偶本質的存在都是靜態的,做好了來也是預備要被拿去燒給往生者的…在我的影片裡他們才可以動起來! 所以故意擺在動態影片旁來對照,給這些紙紮偶被重視的機會。」這也是張徐展用他的方式對養活數代人的紙紮工藝致敬。

新興糊紙店夕陽化紙紮傳統工藝的另類回生

張徐展笑著談到,就算家裡生意不好,父母卻不曾要他接下這個家族手藝維生,因為擔心已經夕陽化的產業會拖累自己。許多不可抗拒正在發生,常聽家族也接續紙紮產業的親友閒談間說起哪家的糊紙店收攤了;而紙紮也越來越多做給自己從小就認識的鄰居阿姨叔叔們…那些身邊熟悉的人。縱然如此,家人依然坦然的面對環境不好的狀態,像是平靜等著家族產業必然死去的那一刻。

在民俗產業無法對抗大環境經濟變遷而式微之下,以另一種平衡的方式同時「保存」和「創新」是必然的方式。

「有時候覺得很好笑,從小被逼著做紙紮到厭煩反彈,所以高職故意不選美工科,選了資管。學習了許多適用於行銷和現代化的技巧後,竟然走上了技藝相關的藝術科系!在北藝大讀研究所時大家知道我的背景,建議我做紙紮的音樂、紙紮的創作…都覺得有完沒完? 怎麼還是紙紮! 所以刻意避免。沒想到轉了一圈還是回到了紙紮…而且心甘情願。隱約有個使命,想在快速商品化的當代價值觀下,讓台灣歷史文化傳承的手藝被尊重。」因此,張徐展結合他從資訊科系和工作經驗等一路所有學習到的現代行銷和管理,再加上及自身美感創意,以實質的運作、網路行銷宣傳等幫助家中事業發展。

法令介入推一把

現在張徐展也是資管背景的姊姊有時會在家中開設「紙紮DIY」課程,姊弟倆更一同將家中的紙紮偶及物件上傳到網路拍賣及提供進一步觀賞認識,並且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推出了「無形文化資產營運及推廣計畫」,邀請1950年營運至今的新興糊紙店與新北市政府結合:新北市政府將已算古蹟的新興糊紙店和師傅歸納為藝師,不時舉辦紙紮體驗活動。

因為慢慢轉換了形式,以新的方式讓紙紮重新與當代生活連結上,甚至有電影導演因此找上門,買影片中需要的紙紮道具。而張徐展將繼續在藝術領域中,創作那以紙紮工藝為底質的系列作品,用他的藝術創作和特殊的生活背景,讓紙紮偶產業活在另種次元。

傳統及文化都是人類或社會生活的累積,是無法被仿製的,法令本有責任為後代有遠見的珍惜文化脈落。而在「文化創意」(文創)的標準尚不清時,藝術工作者能就自己理解或涉入的局部文化產業,將之轉化和延伸生命,在當今年代該是一種使命。畢竟真正有生命力和價值的傳承,都需要以「人」而非「事」或「物」為單位,文化是由人製造且傳遞的,文化也不只是指年代久遠的過往,還包含當下。有此意識的平衡看待作品及夕陽化的傳統產業,必定有些新的正面碰撞能發生。

 

http://artmagazine.com.tw/ArtCritic/article1180.html